圖為2024馬鞍山·採石磯半程馬拉鬆暨中國田徑協會10公裡精英賽(馬鞍山站)鳴槍開跑場景。(資料圖)
2024年的最后一個月,馬鞍山文旅產業不斷傳來好消息:話劇《爐火照天地》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安徽衛視《男生女生向前沖》主題樂園簽約落戶,“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城市讓人向往,文旅是重要載體。今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建設。
如今,新業態、深體驗、奇异果体育app官网富創意的不斷涌現,文化味、煙火氣、溫度感的多元疊加,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每一個切面,都在輝映著這座城市的活力、實力與魅力。
5月25日至26日,2024採石磯長江音樂節讓這座城市的無限青春與迷人魅力、美妙風景與待客之道展露無遺﹔9月,2024馬鞍山葫蘆果音樂節匯聚超強陣容,再次掀起音浪,讓馬鞍山火爆“出圈”。
據統計,僅馬鞍山葫蘆果音樂節,奇异果体育app官网就吸引樂迷、游客、市民約10萬人次前往長江東岸採石片區,拉動馬鞍山市文旅消費2億元,相關視頻線上累計播放量超2億次。
同樣是在長江畔,拉開序幕的第36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將歌舞、吟詩、經貿和旅游等疊加共振,特色文旅活動從金秋“燃”至深冬,擴容到4大類、21項活動,“好戲”接續登場﹔採石磯半程馬拉鬆再度鳴槍開跑,1.5萬余名跑友踏上美麗賽道,縱覽“山水詩城”的旖旎風光,體驗運動的快樂與挑戰。
還有,褒禪山半程馬拉鬆、環大青山半程馬拉鬆、龍蝦啤酒節、老鵝湯美食節……品牌文旅活動應接不暇,文旅“菜單”不斷上新,無不營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景,成為馬鞍山市突破圈層、天然營銷的“吸粉利器”。
文旅是新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幸福產業,亦是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馬鞍山,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深厚,文化與旅游資源皆豐,“詩和遠方”兼得。文旅融合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更是馬鞍山市文旅高質量發展必須打好的一張牌。
今年以來,馬鞍山市深挖文旅資源,精心繪就全域旅游發展“一張圖”,推出“詩仙李白游蹤”“長江文明探源”等多條旅游線路,打造凌家灘精品研學等7個文旅融合產品﹔面向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及長三角地區,實施“引客入馬”,發放“四季有禮”文旅惠民消費券820萬元﹔走進上海、深圳,亮相文博會、旅交會奇异果体育,打出“李白”“採石磯”“凌家灘”文化IP,講好馬鞍山故事……馬鞍山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持續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
在凌家灘“修文物”,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在充滿挑戰與驚喜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凌家灘出土文物的知識點和文物背后的文明史。”走進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制陶館的人們這樣說。
作為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標志性遺址之一,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推出“國寶守護人”“小小考古家”“凌家灘考古研學游”等活動,打造遺產現場活化研學、博物館研學、農耕文化研學、綜合拓展“四位一體”研學產業,不斷探索著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融合路徑。
如今,朝著融遺址展示、考古研究、農耕生產、生態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研學旅行目的地大步邁進,凌家灘“活”起來了、“火”起來了,累計接待游客約130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約1億元,即將升級為4A級旅游景區。
在橫山腳下住民宿,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周末有空,約幾個閨蜜,賞美景、吃美食、聊聊天,‘詩和遠方’都有了。”博望區丹陽鎮百峰村已成為了很多市民喜愛的打卡地。
拾舍鄉宿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孫君院子、鄉村驛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當前,百峰村正積極利用閑置民房打造“三鋪三坊”(早餐鋪、理發鋪、雜貨鋪,糕點坊、米酒坊、老油坊),以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更好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文化+”“旅游+”,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業態、新主體、新模式,馬鞍山市擂響了新一輪文旅項目建設的激越鼓點。
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馬鞍山段)建設為牽引性抓手,長江兩岸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和美鄉村等建設如火如荼﹔推進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和縣猿人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各大景區和城市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一體推進“旅游+文化+體育+鄉村+研學”融合發展,凌家灘研學小鎮、東湖村民宿綜合體、紅陽村田園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均已投入運營,長江游船碼頭、篾匠街片區城市更新、枕水澗二期等項目即將完工。
雨山湖驛,驛站的服務功能與公園的綠色空間友好共融,開辟出一方幽靜的休閑閱讀空間﹔康泰游園,銀幕高挂、光影閃爍,人們喜愛的“露天電影”回來了﹔鄉村舞台,村民自編自演,“四季村晚”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賦能經濟發展、奇异果体育app官网促進鄉村振興﹔線上平台,在非遺直播間聽戲曲、觀非遺,馬鞍山市非遺技藝文化綻放新光彩……當下的馬鞍山,文化惠民正以各種形態打開走進大眾的大門。
作為公共文化的載體,馬鞍山市在不斷提升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服務能力的同時,以城市悅書房、文化驛站等為名,加快構建集公共閱讀、文化普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今年,馬鞍山市共建成50個省級公共文化空間,全市6個公共圖書館全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AI伴讀機器人助力繪本閱讀推廣》項目榮獲全國智慧圖書館創新應用優秀案例,系全省唯一。
話劇《爐火照天地》、黃梅戲《舞台姐妹》等登上全國舞台,兒童劇《雲是鶴家鄉》、黃梅戲《江姐》等亮相馬鞍山大劇院﹔在“送戲進萬村”過程中,選定國家級非遺項目東路廬劇《婆與媳》《借女沖喜》等作為“送戲”劇目,精心編排“和縣民歌”節目,融入“鞋墊花”“竹編”“羽毛畫”“剪紙”等多種非遺元素……
一場場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深入劇院、廣場、街道、鄉村,讓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浸潤群眾的美好生活。今年以來,馬鞍山市共舉辦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馬鞍山讀書節等線上線下各類群眾文化活動2.4萬余場次,惠及群眾540余萬人次。(鄧婷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