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三角区域长江上游首站,经振风塔顺江而下,渐离薛家岗,渐近良渚古城,青山隐于江畔,一座座城池依江而兴,徽州、皖江、吴越、海派……一条条文脉被长江相连相接。长三角地区发展出雅致的丝绸、竹编、青砖小瓦、笔墨纸砚,涌现出柔美的黄梅戏韵、昆音淮调、柳琴沪曲,在“不同而似”的文化足迹里,沪苏浙皖的文化联动,古来久之。
黄梅戏的发展和上海市也有着紧密关联。1952年,在华东大众剧院(1955年改名大众剧场),“黄梅调”(旧称)首次亮相上海正规剧场,而在大众剧院的报纸广告中,使用了“黄梅戏”这一名称。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在上海举行,《天仙配》夺得剧本、演出、导演、音乐四项大奖;《打猪草》《夫妻观灯》分获剧本二等奖和演出奖;严凤英荣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天仙配》搬上银幕,对黄梅戏在全国扩大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今年7月,安庆市文化馆组织演出团队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上海市徐汇区、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演出以民歌素材为基调的黄梅歌《山野的风》、民俗气息浓厚的黄梅戏小戏《闹花灯》、桐城六尺巷故事为原型的廉政题材黄梅戏《大清名相》选段“江山美景万年长”、传统剧目黄梅戏《小辞店》选段、生活气息浓厚的黄梅戏小戏《打豆腐》等具有代表性的黄梅戏作品,通过黄梅戏专场演出,营造“缤纷长三角、黄梅再芬芳”的浓郁氛围。
今年,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名单。近年来,望江县剧团积极响应“黄梅戏走出去”号召,走向长三角、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演出成为这一县级剧团的常态。今年10月,望江县剧团奔赴江苏溧阳,开展为期6天12场的演出;6月,赴北京参加非遗展演;5月,原创现代黄梅戏《龙山金达莱》在合肥研讨;1月,赴温州演出20余场……
不仅仅是黄梅戏,今年11月,宿松县省级非遗“许岭花灯”入选2024年长三角法治非遗作品展;今年2月,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结果公布,安庆博物馆荣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和“网络人气奖”两个奖项;2023年8月,由15家省级公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长江读书节第四届讲书人大赛在安庆启动……
10月16日上午奇异果体育app官网,“走进长庚故里——长三角地区京剧票友大赛”在潜山市文化公园开幕,从10月16日至20日,来自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400多名京剧票友云集天柱山。据潜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小芬介绍,下一步,潜山将持续用心用力用情,打造“京剧鼻祖”“徽班领袖”程长庚专属文化IP奇异果体育app官网,发挥“名山、名人、名戏”耦合效应,创造性推进京剧与旅游融合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安庆市按照“三年一届艺术节、每年一次展演周”,持续举办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和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今年闭幕的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历时17天,共开展7大类22项近100场活动,近4万人次走进大小剧场观演,线万人次,全网信息总量超1.1万条。此次艺术节参演院团之广、展演剧目之多、活动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参与人数之众创历届艺术节之最。与此同时,安庆还创新实施安徽(安庆)“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2024年以来共开展精品剧目展演83场,创新剧目小剧场演出近700场,百姓大舞台展演展示近7000场,惠及城乡群众超800万人次。
当天8时不到,旧厂房门前已经排起长队,20余位村民拿着自己制作的舒席等待公司检验、收购。王河镇河镇村村民施洁莲就在其中,她做舒席已有8年,每天到公司领竹丝,抽农闲时间制作后送到公司收购,1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等我学会了新技术,收入还可以增加。”最近,她又在公司老工人的教带下,开始学习舒席竹编花孔技艺。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安庆7个展位4天展览共展销商品728件,线个展位开启线元。其中,安徽利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腊货系列和安徽晶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手工粉丝,其制作技艺皆为岳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作坊到公司,再到热销文博会,2个县级非遗在文博会上收获了诸多好评。
近年来,安庆不断延伸国家级非遗黄梅戏的市场价值,多元化的黄梅戏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融入黄梅戏元素的折扇、茶具、灯具、摆件、挂件等成为热销单品,也成为网红旅游商品。黄梅戏衍生品在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文化博览会上成为推荐安庆文化、讲好安庆故事的吸睛元素,在长三角文博会,黄梅戏印章一天吸引上千人打卡;在深圳文博会,黄梅戏剪纸、《女驸马》联名款风味牛肉佐餐酱等引人注目。
近年来,安庆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重点,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积极争取老乡带项目、引项目落户家乡。今年上半年各类文化旅游企业来安庆考察洽谈超30批次,签约项目35个,涉及金额47.2亿元;建成并运营长风花溪茶谷等重点文旅项目31个,涉及投资金额35.8亿元;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是安徽唯一入选项目。1至7月全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投产项目总数和登记金额均居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