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何金)近日,记者来到莆田市木兰溪绶溪片区生态康养中心项目现场,只见数公里长的休闲步道上,太极馆、树屋、茶室等建筑点缀其间。“项目主要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改善片区环境,加快融入主城区。”项目负责人林煌说。
绶溪片区位于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畔,地处莆田市生态绿廊核心位置,上游连着莆田“大水缸”东圳水库,下游与6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心相贯通。整个片区总面积5175亩,内含山、水、林、田、湖等多种生态元素,拥有5000栋古民居,其中保存较好的传统风貌建筑达3000栋。
习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2022年,绶溪片区项目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总投资约67亿元,重点建设8个子项目,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综合修复2个生态类项目,产业孵化基地、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2个产业类项目,以及西洪路东侧带状公园、镇海路东侧带状乐园、生态康养中心、泗华郊野公园4个公共类项目,既兼顾生态与生产,又输出颜值与产值。
绶溪片区涵盖莆田市荔城区和城厢区,包含11个自然村。片区地势平缓,水系呈河网状,泥沙易淤积,水体污染负荷大。整个片区除村镇居民外,还有荔枝林约100万平方米、基本农田约18.8万平方米,小型工厂企业32家,以鞋业、贡银、蜜饯等生产作坊为主。由于片区内截污设施不完善,农户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临近河道,导致黑臭水体滋生、城市公共绿地遭侵蚀、古村落原有风貌被破坏。
2019年起,当地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涉及用地征收、工厂回收、土地流转等。截至目前,绶溪片区已征迁小型企业31家、搬迁居民3879户、征收果地40.4公顷,为生态环境治理腾出空间。
在绶溪片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中,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整治流域面积约100公顷,修复自然驳岸5300米,新建驳岸3600米,清淤清障150万平方米,修复水环境生态22.5万平方米。
南郊污水专项整治是片区西洪路东侧带状公园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已新建生态护岸1.19公里,同时对南郊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将淤泥、砂石、垃圾等清理出河道,恢复过水断面,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和水环境。
“南郊污水专项整治项目提升了河流水质及两岸景观,改善了南郊周边宜居环境,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感。”南郊污水专项整治工程办事员郭晓瑾介绍说,该工程实现了南郊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保持了河岸的自然形态。
冬日里,泗华溪波光粼粼,不少冬泳爱好者在溪里尽情畅游。“我们整年都在这里游泳,只要天气允许,几乎是天天下水。”莆田市游泳协会成员吴金表说,“以前的泗华溪没这么干净,最近几年变化很大。”
泗华溪的源头来自东圳水库,是主要的泄洪区,沿途经过多个村庄,长期受到两岸生产生活影响,生态环境恶劣。“泗华郊野公园项目围绕泗华溪水生态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建设内容包括泗华溪水质提升和泗华溪两岸环境整治。”泗华郊野公园项目经办人林俊鑫说。
泗华郊野公园项目总体规划约1425亩,其中自然溪流面积270亩,溪流长度4.3公里。项目总投资约6.76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4.2亿元。
林俊鑫介绍,项目A段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兼具休闲景观与防洪排水双功能,B段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开阔平坦的自然空间,将泗华郊野公园打造成莆田市首个城市近郊型公园。
眼下,泗华郊野公园成为莆田休闲旅游的热门景点,暑假期间奇异果体育,日均接待近万人次,为周边吃、住、行、游、娱、购等行业带来经济效益。王清耀是一位餐饮从业者,奇异果体育在泗华郊野公园旁经营“时间”餐馆:“节假日都要提前预约,翻台率明显比以前提高不少。”
在总体规划中,绶溪片区具备六大功能,包括文化度假、产业康养、共享田园、商业服务、东方美学幻城、荔枝主题和非遗创客中心,培育发展状元文化展示及住宿配套、医养基地、城市田园体验、生活配套及办公、游客引流、主题乐园、新媒体直播等业态。
“我们从符合生态主题、产业融合、增值反哺等基本要求出发,活化利用60多万平方米古民居,导入状元研学基地、养老中心、沿街商铺等业态,打通经营性项目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反哺路径,将资源和产业开发类项目的部分运营收益、贷款贴息等用于补贴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机制。”绶溪片区实施主体莆田城市园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