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6月1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对发布会进行网络直播,浏览量达48.1万。
2022年,吉林省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实施生态强省战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吉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位列全国第9,同比上升3个位次。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实现“四年连降”,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指导值。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4%,优于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5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
地表水111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占比81.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6.6个百分点,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IV类水质断面占比14.5%,V类和劣V类断面占比均为1.8%,劣V类水体比例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4.6个百分点,新凯河公主岭市断面历史上首次消劣。除受自然本底值影响的白城市莫莫格和向海水库(一)断面外,国考断面首次实现劣V类清零。
2022年,鸭绿江、图们江水系水质为优,其中图们江水系水质同比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水质良好,同比无明显变化。绥芬河水系监测的2个断面均为Ⅳ类,同比持平。
2022年,主要对全省9个地级及以上政府所在城市的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以及功能区噪声进行监测及评价。全省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均值为54分贝(A),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均值为67.5分贝(A),评价为“好”,同比下降0.5分贝(A)。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保持稳定,夜间达标率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连续5年持续提高。
吉林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系统较为完整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67.32,同比增加0.2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评价为“二类”,生态环境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
今年,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是: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力争保持在94%左右,PM2.5平均浓度力争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重污染天气比例保持在0.8%以下;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确保达到78%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8%以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确保达到100%。
为达到这一目标,吉林省将积极谋划推进美丽吉林建设。美丽吉林建设是生态强省建设的升级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美丽吉林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经省政府专题会议审定,确定了“绿色、安全、肥沃、优美、富饶、创新”的六大美丽取向,提出了“寒冷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全国黑土地保护核心与绿色农业示范区”“北方生态屏障关键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典范区”的四大战略定位,明确了“绿色引领”“安全筑底”“黑土强基”“环境增彩”“两山推动”“制度赋能”的六大战略路径。《美丽吉林规划纲要》力争在9月26日——第三个“吉林生态日”之前发布实施奇异果体育。
与此同时,吉林省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与11个地区、119个产业园区和132家重点企业完成现场对接,梳理形成“两清单一台账”,针对支持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发展和“千亿斤粮食”等重大项目,研究破解了涉及重金属总量指标豁免等10余类重点问题。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将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对清单内的1437个重大项目和277个问题持续实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尽早落地。
版权所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吉ICP备2022007971号-1本站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号邮编:130033Email:/span>